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要这么做

2017年9月26日   点击人次: 281   

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要这么做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援助的重要载体,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近日,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意见》,就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提出意见:


1、拓展职业指导服务功能


各地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激发劳动者就业创业信心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职业素质测评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帮助劳动者合理确定职业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各类新成长劳动力参观公共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加强劳动者失业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各地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提高招聘针对性和成功率。

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积极宣传和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帮助用人单位申请和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2、加大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点群体信息数据库,定期开展摸底调查,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结合劳动者就业经历等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

全程记录为每一名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及效果,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3、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


各地要健全岗位信息采集和核验制度。

要注意做好劳动者隐私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建立劳务协作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发布机制。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服务对象及时反馈服务进展情况,向高校及时反馈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相关信息,指导用人单位将招聘岗位录用结果及时向求职者反馈。

完善市场供求信息分析制度,加强信息分析和利用。


4、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各地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构建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业务线上办理,凡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都要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

加强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尚未实现与中国公共招聘网联网的地方要加快推进联网进程,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的联网共享和统一汇总发布。

进一步加强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建设。


5、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各地要加强各项服务措施的衔接配合,建立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服务等服务项目有机结合机制。

建立职业指导人员服务基层机制。

完善招聘会组织形式。

推进就业服务区域协作,发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地区公共就业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探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化。

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6、推进服务便民利民


各地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和手续。

强化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加强与就业关联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整合窗口服务资源,推动同类服务窗口合并和功能重组。

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服务需求调查,健全服务效果反馈和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完善服务场所功能布局,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统筹规划城市范围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推广“15分钟服务圈”模式。

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树立一批典型城市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示范窗口。

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带动基层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


7、拓展职业指导服务功能


各地要加快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信息分析师、劳动保障协理员等专业化队伍。

探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和晋升通道。

制定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

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的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公共就业服务专业人员。

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相关协会作用,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指导师等专业人员年会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和服务技术方法交流,提高服务能力水平。

开展就业服务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8、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各地要以城市为中心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统筹管理,围绕服务对象和市场需要组织实施就业服务项目,统一服务流程和标准,使各类劳动者在城市范围内都能享受到统一规范的服务。

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明确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指导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重点做好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及需求调查核实、就业创业服务信息上传下达等基础工作。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服务补助资金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作用。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综合考虑服务工作量、服务成本、服务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因素,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